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武汉大学肖某被诬告"性骚扰"事件: 不在沉默中爆发 , 就在沉默中死亡

第一心理 · 3 小时前
2025年7月底,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看到了以“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等几个关键词为核心的相关新闻;
但对大致内容并不是特别清楚。
这其实是一个延续将近两年的案件,其性质十分恶劣;
不光在于这原本是一件完全可以避免的“冲突”,更在于其中的“恶”,是完全无目的的、令人毛骨悚然的
这件事情的开端还要追溯到2023年,一篇名为《关于我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受到性骚扰这件事》的帖子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1.jpeg

作者为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杨景媛,其在文章中字字珠玑、入木三分地描写了刚上大一的男生肖同学在图书馆面对着自己;
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自慰”行为,俨然一个猥琐的“加害者”形象,而她自己,则成了“受害人”。
2.jpeg

此事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舆论几乎一边倒的在“讨伐”这位肖同学;
其也在杨景媛的强迫之下,写下了所谓“道歉声明”,这一举动也为他之后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3.jpeg

事后,武汉大学校方立刻采取行动,对肖同学进行了记过处分,以及一年之内失去评奖评优资格的处理。
事情似乎到这里就应该告一段落了。
4.jpeg

但其实在一开始,几乎就没有人发现一件事情:这个帖子发布在2023年10月,但其中的事情是发生在7月初的
也就是说杨景媛在事情发生之后长达三个月时间,都没有向学校反映情况;
而是在10月份,莫名其妙的选择在网络上发布一篇“小作文”来“控诉”肖同学的行为,这种行为似乎没有逻辑。
终于,在2025年7月,这件事再度出现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5.png

法院判决,根据杨景媛自己提供的录像,在刑侦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士的判定之下,不能通过视频认定被告人肖同学存在性骚扰行为;
同时根据肖同学及家人提供的病例,证明其当时是下体瘙痒难耐,在隔着裤子抓痒。
因此驳回杨景媛的指控,也就是说肖同学是清白的,这个事件属于诬告。
判决下来之后,杨景媛非但没有任何道歉、悔过的行为,反而是接着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令人诧异的“宣言”
6.png

其表示自己顺利保研、毕业,之后还要“美美读博”,语气之轻松、得意,仿佛整个事件都与其无关;
对于真正的受害人肖同学,其居然号称不管对方如何申请学位,即便是出国读书,自己也会“继续举报”
自此,“受害者”的身份已经彻底反转,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内心毫无善念,想要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逼上绝路的恶魔。
正如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所说,“人们不是缺乏道德标准,而是通过心理机制让自己免于遵守它们。”
杨景媛的行为属于典型的道德推脱操控型人格,在她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是杨景媛主动靠近肖同学进行的拍摄行为;
7.png

而本来一件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行为,她却能作为一份被“骚扰”的证据?
更令人愤恨的是,她通过写“小作文”,为肖同学捏造了一个“潜在性罪犯”的身份,将自己偷拍、诬告的责任进行了矛盾转移。
最后,还在社交媒体上试图将自己的诬告上升为“为女性群体发声”,想要操控舆论偏向自己,发表了大篇幅的言论。
综合这一切来说,她几乎就是典型的操控型人格障碍(Cluster B traits),以自我为中心,想掌控一切不利于自己的人或事
如今,其据传已经获得在香港某大学读博的机会。试想如果这样心存歹念还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未来一旦拥有法官职位,将做出怎样的事情。
8.jpeg

笔者认为,去看心理医生才是杨景媛最该做的事。
早在肖同学受到学校处分之后,其家人就开始察觉到不对劲:
肖同学在杨景媛的威逼要挟之下写下所谓“道歉声明”,初衷是为了化解当时的尴尬;
但因为他自幼家教比较严,直到上大学之前都是“家长接送,与社会几乎隔绝”,所以他不懂得如何处理冲突和突发事件
其母亲也表示是自己“教育不当”,总是要孩子在外不要惹事,尤其是和女同学发生矛盾之后;
回家都要罚跪,这也是导致一开始事件走向的根本原因。
9.jpeg

肖同学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过度规训的行为,这也是导致肖同学之后罹患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的原因之一。
美国社会学家阿莉·霍赫希尔德(Arlie Hochschild)早就已经警醒各位家长:
“当一个男孩被教育成‘不反抗’的‘好人’,他就失去了在权力不对等中保护自己的能力。”
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教育,更是要让子女形成独立人格
该事件截止至2025年8月1日,仍然受到很多人关注。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既应该杜绝恶性,也要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变得强大。
-The End -
作者-木易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10.gif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