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国银河策略:外资加仓中国股票市场是否持续及还在买什么?

新浪财经 · 3 天前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银河策略
核心观点
外资是否持续看好中国股票市场?答案是肯定的。(1)外资配置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动能增强。根据9月第一周EPFR数据,外资净流入中国内地市场约55亿美元,其中股票基金净流入50.2亿美元,是主要推动因素。中国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多项政策出台,如“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供需结构优化,为外资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2)外资流向中国香港市场震荡上行。根据EPFR周度数据,外资流向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动能依然较强,尤其是在8月底至9月初期间,港股市场整体呈现资金流入趋势。同时,港股通在8月最后一周净流入是推动港股市场资金流入的主要力量。外资的净流入表明外资对港股市场,特别是科技和半导体等板块的兴趣持续增强。
外资在中国股票市场到底在买什么?(1)外资配置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行业偏好“新动能”。二季度以来,外资在配置逻辑变化显著。一是从防御到进攻:外资从传统消费(家电、白酒)转向科技成长(半导体、AI)和高端制造(机器人、新能源)。二是政策与估值驱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低估值科技龙头和分红稳定的银行股受青睐。外资在配置中国内地股票时,偏好具备明确盈利增长预期和政策支持的行业。外资在7月以来对科技、医疗、材料等行业的配置力度较大,尤其是AI产业链相关公司,因其具备明确的技术进步和盈利增长预期,成为外资关注的重点。具体地,外资在A股市场的配置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聚焦于高成长科技、高股息资产及高端制造三大方向。(2)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外资配置中国香港市场的行业偏好。从EPFR统计数据分析,外资对中国港股市场的配置呈现结构性偏好,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及部分消费与制造行业。尤其集中在科技股、医疗保健及生物技术方向,持股集中度较高,这与南向资金有明显的差异性。
外资视角下中国内地市场预期如何?总体上,A股市场对于外资仍具备很大的吸引力。外资在7-8月对科技、医疗、材料等行业的配置力度较大,尤其是AI产业链相关公司,因其具备明确的技术进步和盈利增长预期,后续将持续成为外资关注的重点。外资倾向于采用“杠铃策略”,即同时配置高分红的价值股和高成长的科技股,兼顾了稳定收益与成长潜力。同时,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化落地,使得AI产业链成为外资配置的重点方向。
外资视角下港股市场预期如何?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100%,美元指数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利好港股。国内政策强调资本市场“预期管理”,推动港股市场成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渠道。从全球资金流动趋势来看,中国香港市场仍是外资流入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资对港股半导体行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预期这种趋势依然较为明显。从行业角度看,港股市场中,技术硬件、新能源、影视传媒等板块受到南向资金的边际流入,而CXO、新能源汽车、美妆护肤等板块则受到外资的增持。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互联网医疗、教育、汽车零部件、物流等板块同时受到南向资金和外资的共同青睐。
风险提示
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内部政策与经济韧性不牢固风险;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短期调整风险。
正文
一、外资是否持续看好中国股票市场?
(一)外资配置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动能增强
1.被动型外资持续净流入
根据EPFR数据,2025年9月第一周,外资净流入中国内地市场约55亿美元,其中股票基金净流入50.2亿美元,多数为被动型基金,这也是主要的推动因素。被动型资金的流入表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配置意愿增强。
2.主动型外资流出改善明显(收窄)
尽管主动型外资仍处于净流出状态,但流出规模较此前明显收窄。7月主动型外资略显净流出,相较于6月大幅减少,同样8月相较7月亦如此,显示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正在逐步恢复。
3.外资持仓与中国股市表现联动
7月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积极走势。外资的流入与市场表现形成正反馈,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
4.政策与市场环境改善
中国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较年初不降反增。同时,多项政策出台,如“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供需结构优化,为外资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二)外资流向中国香港市场震荡上行
根据EPFR周度数据,外资流向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动能依然较强,尤其是在8月底至9月初期间,港股市场整体呈现资金流入趋势。同时,港股通在8月最后一周净流入是推动港股市场资金流入的主要力量。灵活型外资的净流入表明外资对港股市场,特别是科技和半导体等板块的兴趣持续增强。
二、外资在中国股票市场到底在买什么?
(一)外资配置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行业偏好
外资在配置中国内地股票时,偏好具备明确盈利增长预期和政策支持的行业。外资在7月以来对科技、医疗、材料等行业的配置力度较大,尤其是AI产业链相关公司,因其具备明确的技术进步和盈利增长预期,成为外资关注的重点。具体地,外资在A股市场的配置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聚焦于高成长科技、高股息资产及高端制造三大方向。
二季度以来,外资在配置逻辑变化显著:(1)从防御到进攻:外资从传统消费(家电、白酒)转向科技成长(半导体、AI)和高端制造(机器人、新能源)。(2)政策与估值驱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低估值科技龙头和分红稳定的银行股受青睐。
A股市场中报行业业绩概述如下,(1)2025年中报共有19个一级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与一季报数量持平。其中,综合、农林牧渔、钢铁、建筑材料、计算机等行业增速居前。共计10个行业中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一季报环比改善。其中,房地产、国防军工、医药生物、建筑装饰和美容护理归母净利润降幅收窄,电力设备和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综合、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增速持续为正且有所提升。(2)上游资源板块:关税因素与地缘冲突推升避险需求,叠加全球央行购金持续发力,贵金属价格上涨,景气延续上行。能源金属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亮眼。(3)中游制造板块:机械设备延续高景气,电力设备归母净利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国防军工同比降幅明显收窄。(4)地产链:盈利整体边际回暖,水泥、普钢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5)下游消费板块:必选消费中,养殖链盈利高增,宠物板块景气向上,非白酒和调味发酵品景气度向好,医药生物板块内部分化;可选消费中,教育业净利润增速呈现向上趋势,需求韧性与国货崛起带动个护用品净利润加速增长,摩托车及其他依然表现亮眼。(6)金融板块:银行盈利增速回暖,证券净利润同比高增。(7)TMT板块:整体维持高景气,光学光电子、元件、半导体上半年盈利高增长,终端需求回暖带动消费电子增速向上,游戏景气度提升值得关注。(8)基础设施板块:航空机场盈利同比高增,物流板块景气修复。
从外资配置趋势来看,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在2025年已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尤其在7月至8月期间,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显著上升。被动型资金主导了这一趋势,而主动型资金在8月下旬也出现了自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净流入。
逻辑上,外资倾向于业绩边际改善的行业,因此,对中国内地资产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科技与AI相关行业:如半导体、大模型、机器人等;(2)高股息资产:如银行、公用事业等;(3)高端制造与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创新药、光伏等。
(二)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外资配置中国香港市场的行业偏好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外资对中国香港市场的配置偏好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及部分消费与制造行业。
1.科技板块:外资配置的核心方向
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商业化落地,港股科技板块成为外资配置的重点。外资对半导体与AI产业链持股比例显著上升。另,互联网平台在AI、云计算、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增强了外资对其长期增长的信心。
2.金融板块:外资偏爱高股息与低估值资产
港股金融板块因其高股息率、低估值及类固收属性,成为外资配置的重要方向。尤其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进一步提升了港股金融资产的吸引力。外资对银行股的偏好尤为明显。同样,外资对保险和券商板块的关注度也在提升。
3.消费与制造板块:结构性分化明显
在消费与制造板块中,外资的配置偏好呈现结构性分化,主要集中在必需消费品、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而部分可选消费板块则面临盈利预期下修的压力。(1)对于必须消费品,外资对食品饮料板块的配置偏好增强,尤其是低估值、高分红的龙头企业。港股医药板块中,外资对创新药和医疗设备类企业关注度较高。(2)对于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外资对新能源板块的配置持续加强,尤其是电池、光伏等细分领域。外资对高端制造板块的配置偏好主要体现在半导体设备、工业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外资对半导体设备、工业机械等行业的净买入天数较多,显示出外资对制造业升级的长期看好。(3)可选消费品。部分可选消费板块如汽车、家电等,外资配置偏好有所分化。零售与电商:外资对零售和电商平台的配置偏好有所回升,尤其是在AI赋能下的供应链优化和用户增长方面表现突出的公司。
从EPFR年度统计数据显示,外资对中国港股市场的配置呈现结构性偏好,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及部分消费与制造行业。尤其集中在科技股、医疗保健及生物技术方向,持股集中度较高,这与南向资金有明显的差异性。
从港股一级行业业绩来看,2025H1,信息技术、可选消费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均超10%,领先于其他行业,景气度相对较高;金融、日常消费、通讯服务、医疗保健行业均实现了营业总收入同比正增长,表现相对较好。同时,上述行业2025中报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且毛利率或净资产收益率有所改善,整体业绩表现较好。
外资对港股的配置偏好主要体现在以下行业,体现出对高成长性、高股息率及估值修复机会的追逐。
三、外资视角下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如何?
(一)中国内地股票市场
总体上,A股市场对于外资仍具备很大的吸引力。外资在7-8月对科技、医疗、材料等行业的配置力度较大,尤其是AI产业链相关公司,因其具备明确的技术进步和盈利增长预期,后续将持续成为外资关注的重点。
1.外资配置空间依然充足
截至2025年8月底,主动型外资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仍低于基准指数。这意味着外资仍有较大的回流空间,特别是在信息科技和金融板块。
2.科技与红利资产配置逻辑清晰
外资倾向于采用“杠铃策略”,即同时配置高分红的价值股和高成长的科技股,兼顾了稳定收益与成长潜力。
3.AI产业链成为结构性机会
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化落地,使得AI产业链成为外资配置的重点方向。
(二)港股市场
1.外资配置港股的逻辑支撑
流动性宽松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100%,美元指数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推动外资回流中国资产。
估值吸引力:港股科技、金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和配置性价比。
政策支持:国内政策强调资本市场“预期管理”,推动港股市场成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渠道。
产业趋势明确:AI、新能源、创新药等产业趋势明确,外资更倾向于配置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行业结构聚焦
从行业角度看,港股市场中,技术硬件、新能源、影视传媒等板块受到南向资金的边际流入,而CXO、新能源汽车、美妆护肤等板块则受到外资的增持。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互联网医疗、教育、汽车零部件、物流等板块同时受到南向资金和外资的共同青睐。
从全球资金流动趋势来看,中国香港市场在过去一个月中成为外资流入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尤其是在算力浪潮推动下,外资对港股半导体行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预期这种趋势依然较为明显。
四、风险提示
1.外部不确定性风险
美国经济数据波动、通胀压力传导及中美贸易摩擦仍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扰动。美联储降息节奏,若降息节奏快于预期,可能引发全球资金流动的剧烈波动。
2.内部政策与经济韧性不牢固风险
尽管国内经济基本面稳健,但消费内生动能仍需提振。政策层面预计短期难有超预期增量措施,需关注后续政策预期及定调。
3.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短期调整风险
当前市场情绪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部分行业处于交易拥挤状态,可能面临短期调整。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