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最近被两条热搜搅得沸沸扬扬:鹿晗暴瘦30斤被拍到深夜买醉,关晓彤却在分手传闻四个月后官宣新综艺常驻。
粉丝们扒着显微镜找互动痕迹,营销号拿着秒表计算他们多久没同框,这种全民捉奸式的围观,折射出内娱生态的畸形现状——我们究竟在消费明星的私生活还是作品?
当关晓彤在《王牌对王牌》第九季穿着黑色短裙露出职业笑容时,没人记得她刚在《二十不惑2》里贡献过教科书级别的职场戏。
鹿晗粉丝忙着解读他染渐变发色是"为爱重生"还是"颓废自毁",却无视他在演唱会现场稳定的全开麦表现。这种集体窥私欲的狂欢,早该被按暂停键了。看看韩国D社每年元旦曝光的顶流情侣,人家都是带着新作品上头条,而我们顶流上热搜全靠"疑似分手"和"暴瘦憔悴"。
饭圈病态观察早有科学依据。清华大学传播学研究院去年发布的《偶像工业观察报告》显示,中国粉丝对艺人私生活的关注度是作品关注度的2.3倍,而在日韩市场这个比例是0.7:1。更值得警惕的是,艺人团队在持续喂养这种窥私欲——关晓彤工作室在官宣综艺当天放出"暴瘦食谱",这种宣传策略本质上就是私生活营销。回头看鹿晗关晓彤这六年,公众记忆点只剩官宣时的微博瘫痪和分手疑云,但他们合作的抗疫短片《重逢》播放量至今没破百万。
圈内人其实早有清醒认知。唐嫣罗晋从不晒恩爱却年年有爆剧,85花里婚姻最隐秘的刘诗诗反而戏约不断。反观那些靠CP营销起家的流量,最后都陷入"官宣即巅峰"的魔咒。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当年某顶流公开求婚导致代言掉光,如今转行直播卖货还要被群嘲"过气偶像"。明星把私生活当筹码,本质上是在饮鸩止渴。
现在该把镜头转回该对准的地方了。关晓彤在北电专业课排名第一的演技不该被埋没在绯闻里,鹿晗作为初代顶流的舞台实力更值得被看见。与其盯着别人窗帘后的影子,不如多看看他们在聚光灯下的样子。下次热搜爆的时候,希望关键词是"关晓彤入围白玉兰"或者"鹿晗三巡破纪录",而不是谁又瘦了几斤、戴没戴情侣戒。娱乐圈的良性循环,得从观众放下窥私欲的放大镜开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