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最近,周杰伦的演唱会被造谣发生“失火”事件,警方便很快进行了调查和澄清。类似的风波其实并不新鲜,尤其是在大家都很在意公众人物、网络热点的今天。对许多人来说,这样的新闻不只是娱乐八卦,更是对信任和信息的反思。
周杰伦的影响早已不只是音乐。他的作品里有很多成年人的回忆,也有年轻人的共鸣。无论是在夜归的出租车上、早晨的晨练队伍里,还是孩子在家里的钢琴旁,都总能听到他的歌声。这样的影响力不是一蹴而就,是一点点被认可、被怀疑、再被肯定积累起来的。
他刚出道的时候,声音模糊、曲风怪异,很多人不认可。但坚持创作,20年过去,“只要前奏一响,马上唤起大家的回忆”。他后来还做导演、演戏,依然有突破。如果说有什么共通点,就是始终在做自己。不迎合,不妥协,但也没有特意反抗,只是专注自己的喜欢。
今年他的巡回演唱会门票一抢而空。有站点预约人数260多万,8万多张票 3 秒就没了。没买到,也有人临时租下能看得到会场的窗户,硬是想“蹭”一份现场感。有的粉丝带着全家来,有的门口小商贩生意翻了番,住宿、交通都跟着提升。三亚一站更是让当地宾馆、公路、共享单车全线启动,门票带动了整个城市消费。
这些其实都是“人气带来的真实红利”。老一辈觉得不可思议,这张票会这么难买,这条线路会因为开演唱会而堵成一片。但站在小孩或者中年人的角度,这种热闹就是回忆,也是新鲜。
而就因为太火,闹剧也跟着来。有人炒作热点,在网上发“演唱会现场失火”假新闻,还配视频。消息一传开,群聊、朋友圈都在转,有人信以为真,有人第一时间去查证。警察调查后立刻辟谣,说明现场秩序很好。造谣的人被依法查处,可一时间造成的混乱和误会已经波及很多无辜的人。
互联网让消息传得快,真假消息混杂,很容易让人被带节奏。有网友说,“谣言传播一天,真相跑断腿”。其实看热闹很容易,分辨真假却难。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人,可能更愿意相信群里、论坛里那些热传的内容。很多误会,就是在这些碎片化的“消息”里埋下的。
为什么一条假的失火新闻能这么快盖过前方记者的实况?就是因为人都有“想看大新闻”的心理。周杰伦演唱会够大牌,流量够高,谁都想蹭他的热度。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把别人推到风口浪尖,这件事里,其实明星和普通人都一样。
这类造谣,最后没什么赢家。造谣的人被抓,真相出来还得用时间去补救。但每个人都从中被迫上了一次“信任考试”。你是不是下次还会凭第一印象转发?你会不会再被热搜“牵着走”?其实,许多老人、上班族可能自己也在生活里遇到过类似事情——邻里有传言,工作群被误导,想解释清楚却没人听。
周杰伦最近又有新动作。他传要参与投资“鸟巢”,可能把演艺和场馆运营结合起来。粉丝、资本市场都很激动,有人开玩笑说“追星还能炒股”。其实这背后是明星不光止步于唱歌跳舞,而是在文化、经济、创意方面延展自己的影响力。你可能在朋友圈里看着热闹,但这些动作确实让很多人受益。
他的影响力说明,真正“清者自清”。流量和作品能让人关注,但到底能不能长红,还是看平时的积累。同理,普通人被误解,被群体说三道四时,也只有日积月累的诚意和实干能让误会慢慢散去。
明星被误解的事数不胜数,自己的生活也经常碰到类似情况。有时你孝顺爸妈,别人说你假孝顺;你努力工作,反而有人猜你想升官。谁都有“误会太深”的时候。其实只要自己清楚,坚持本心,慢慢的,还是会被理解的。
许多网友说,看了这事后再也不敢轻易相信网上传的东西。谁愿意天天在谣言和反谣言中生活?还是要有分辨的能力,不要一味被流量带走。家里长辈、邻居、同事也好,遇到传闻时多问一句,“真的假的?”多查一查新闻,有时候就能避免被人利用。
每个人都可能被误会,但退休了、上班了,都要靠自己去争取被理解。生活还得靠实在。做事,处人,都讲一个“问心无愧”。热搜、流量、言论,都是过眼云烟,只有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真的。
警察介入此类事件,其实也说明社会越来越重视网络清朗。假消息再多,终究会被查出来。明星有团队、有警察帮忙,自己要防谣防骗,更是要多动脑子。老一辈常说,看热闹要看仔细了,动脑筋才能不吃亏。
很难全靠自觉去避免那些莫须有的误会,比如同事间背地里说的话,或者小区里的流言。但多一些相信自己,也多一些善意的沟通,生活会顺很多。
再大的误会,只要做好自己,时间总会给出答复。造谣也好,被误解也好,都不会是一辈子的事。
看了这次周杰伦的事,不管你是上班族,还是退休老人,其实都明白一个道理: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自己日子踏实点,别把眼光全盯在热闹和瓜上,做个乐观点的人。家人平安,自己问心无愧就是最大底气。
欢迎你说说看,生活里,你有没有也被误会过?你怎么看这些造谣、热搜、娱乐圈里的“风浪”?在评论区分享下,也许你的一句话能给别人带去些安慰。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