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改名“娃小宗”,宗馥莉想掌控一切却败在了名字上

老闫侃史 · 昨天 12:18
在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半年后,宗馥莉终于按下了“去宗庆后化”的启动键。
9月13日,一份娃哈哈旗下公司内部通知在网上流传,文件中宣布:自2026年销售年度起,娃哈哈将启用全新品牌“娃小宗”。
说实话,改名本身没啥稀奇的,毕竟宗馥莉接手后动作不断。但这次改的这个名字——“娃小宗”,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不禁让人想问一句:宗馥莉,你真的想好了吗?
1.png

<hr>宗馥莉为啥要改名?背后是商标和股权的死结

这次改名的导火索,并不是宗馥莉突发奇想,而是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另起炉灶”。
要搞清楚就得从娃哈哈复杂的股权结构说起。宗庆后去世后,目前娃哈哈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资),持股46%;宗馥莉持有29.4%;剩下的24.6%属于职工持股会。这种三方结构下,任何一方基本都无法单独决定商标的使用权。
更关键的是,娃哈哈当年和达能合资留下了387件商标转让遗留问题,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宗馥莉想用“娃哈哈”这个商标继续开疆拓土,却随时可能被股东、政府、甚至历史问题卡脖子。
有媒体爆料说,宗馥莉曾想出资1亿元购买“娃哈哈”商标,结果被国资拒绝了。自家老爹一手创下的牌子,女儿却想用不得用,这种无力感外人很难体会。
所以,宗馥莉注册“娃小宗”乃至“宗小哈”“娃小哈”商标,就是早早布好的一步棋,等着合适的时机亮剑。如今正式通知下发,意味着她要用新品牌重新出发,彻底摆脱旧体制束缚。
<hr>“娃小宗”这个名字,为啥被群嘲?

但问题来了。
宗馥莉的算盘可以打得精,可这个新名字——“娃小宗”,实在缺乏说服力。
2.jpeg

一方面,“娃哈哈”这个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它不仅是饮料,更是几代人童年的味道。“哈哈”两个字带来的,是轻松、欢乐、亲切。而“娃小宗”呢?名字读起来别扭,既不响亮,也不有趣,甚至有点像山寨品牌。
网友吐槽也很直接:“这什么名字?像是路边十元三瓶的仿冒货。”、“以后给孩子买饮料都要三思,怕买错。”、“不如叫‘宗哈哈’,至少还有点原味。”
另一方面,这个名字太“宗馥莉”了,个人色彩浓得像是刻意想告诉世界:这是我宗家的品牌。问题是,商业品牌讲究的是大众认同感,而不是强调谁的家族印记。
如今的宗馥莉已经在娃哈哈内部大刀阔斧搞改革,清退低效经销商、关停老工厂、推新产品线。一些老员工和经销商本就心有怨气,这下又来个“娃小宗”,更像是她要彻底推翻老父亲的时代,全面登基称王。
这让不少消费者和经销商都感到不适,甚至公开表示“品牌一改名,就不买了”。
<hr>营销和情怀,不能全靠“勇气”硬刚

宗馥莉想独立带领新品牌走出一条新路,这本没有错。
但品牌更名这件事,不光是法律动作,更是情感工程。娃哈哈之所以能成为国民品牌,不只是靠它的饮料口味,更靠它几十年塑造出的熟悉感和信任感。
3.jpeg

“娃小宗”如果真的走上货架,面临的挑战远不止品牌重塑那么简单。消费者买不买账,经销商跟不跟得上,市场接受度如何——这一切都意味着,宗馥莉要面对的不只是股权结构的复杂性,还有整个社会对她掌舵娃哈哈的信任考验。
新名字,不能只讲“我是谁”,还要告诉市场“你是谁”。而“娃小宗”这个名字,显然还没有说服大众。
<hr>写在最后

宗馥莉的改革魄力毋庸置疑,但品牌是慢工出细活,不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的意气之争。她可以不做“宗庆后的女儿”,但不能忘了“娃哈哈是几代人的回忆”。
改名字可以,推新品牌也可以,但别忘了,品牌的根本,是让人愿意相信、愿意买单。一个好名字,不该是被网友群嘲的开始。
至少,“娃小宗”,还远远不够。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