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一句“张碧晨仍是华语女声标杆”把七月那场版权闹剧直接拍扁。
七月直播里,网红旺仔小乔随口一句“年轮原唱不是张碧晨”,弹幕瞬间炸锅,三小时内热搜冲到第一,阅读量破八亿。
平台要流量,网红要涨粉,张碧晨成了现成的靶子。
她工作室当晚甩出两份文件:一份是2015年签下的演唱合约,白纸黑字写着“永久演唱权”;另一份是2023年续约的补充条款,标注“改编需双方同意”。
文件一出,风向没转,反而有人质疑“既然合法,为啥不唱”。
张碧晨没回嘴,直接宣布不再公开唱《年轮》。
这一步看似退让,实则把锅甩回给版权方:歌在我手里,但我不稀罕,你们自己玩。
音乐圈老人看得明白,这是在用沉默划清界限,也是在保护现场口碑——真唱砸了,锅更大。
八月风云榜颁奖,她连拿“最佳女歌手”和“十大金曲”。
现场全开麦,音准稳在正负零误差,耳返掉了都没跑调。
官媒随后发文,标题用“实力击碎流言”,配图是她举奖杯时闭眼的那一秒,像在说“懒得解释”。
回看2014年《好声音》决赛,她顶着韩漂身份被质疑“内定”,现场投票却碾压夺冠。
那年汪峰在后台评价:“她唱歌不是为了赢,是为了让歌赢。”当时没人当真,如今再看,这句话成了预言。
版权风波里,汪峰没出面,但点赞了一条微博,内容是“音乐人的体面在于不消费旧作”。
一个赞,比千字长文更有分量。
张碧晨下一步动作也清晰:十月将去新加坡音乐节,与格莱美制作人合作新专辑。
她想要的从来不是热搜,是能在更大的舞台唱自己的歌。
她把争议变成台阶,把沉默变成武器,把奖杯变成收据——收据上写着:实力不退货。
你觉得退让是软弱,还是另一种赢法?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