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51岁的董卿,是一位自我要求很高的主持人,她对工作充满激情

一心一意苹果tp · 昨天 14:01
“央视一姐”退圈带娃,朱迅却越活越少女:她们把人生过成了两种答案
1.png

39岁那年,董卿最后一次站在春晚零点倒计时前,镜头扫过,她眼角有泪。
2.png

没人知道,那是她向16年春晚生涯悄悄告别。
半年后,她被拍到素颜送儿子上兴趣班,棉服皱巴巴,手里还攥着刚打印的钢琴谱——那一刻,“央视女神”正式下线,成了上海弄堂里最常见的妈妈。
另一边,50岁的朱迅在抖音穿着彝族刺绣裙转圈,裙摆扫过故宫红墙,评论区一水儿“姐姐杀我”。
她刚跑完5公里,脸不红气不喘,反手晒出配速截图:6分32秒。
有人酸她“装嫩”,她甩出一句:“我50岁还能劈叉,你呢?

两条路,没有对错,全是选择。
董卿的“消失”早有伏笔。2014年《朗读者》第一季收官,她站在国家图书馆门口发呆,工作人员听见她小声问:“如果明天不录了,会有人记得吗?
”后来节目做成线下朗读亭,北京地铁口排队的白领,有人边读《红楼梦》边哭——那是她留给观众的“后会有期”。
去年乌镇戏剧节,她穿黑衬衫坐在角落,被大学生认出来,摆摆手说:“今天我只是个听众。

朱迅的“折腾”刻在骨子里。14岁拍《摇滚青年》,剧组盒饭里吃出蟑螂,她拿漱口水冲了冲继续吃。2017年血管瘤手术,医生让静养三个月,她第20天溜回演播室,假发片一贴就是《星光大道》。
最近她把藏族阿妈织的氆氇缝成马甲,直播三分钟卖空库存,阿妈连夜打电话:“闺女,我们村今年羊毛钱够了!

一个用“减法”对抗时间,一个用“乘法”拥抱时间。
董卿的书架上,《存在与时间》翻到卷边;朱迅的行李箱里,永远塞着跳绳和民族舞鞋。
前者把“优雅”活成了动词——哪怕菜市场砍价,也要压低声线;后者把“鲜活”过成了名词——直播里啃兔头,辣到喷火还问网友:“要链接吗?

最妙的是,她们都没逃过“女人必须平衡事业家庭”的魔咒,却给出了相反解法。
董卿被拍到在公立小学门口蹲着给儿子系鞋带,旁边家长嘀咕:“这不是那个谁吗?
3.png

”她抬头笑:“今天就是董妈妈。
”朱迅更绝,直接带老公录综艺,王志向在镜头前吐槽:“她出差三天,我家猫能瘦两斤。
”弹幕飘过:“原来央视主持人也喂流浪猫。

有人统计,董卿近五年公开露面不超过10次,但每次出现都在文化现场:敦煌研究院的讲座、国家话剧院的读剧会、甚至云南乡村小学的诗歌课。
她像把央视的聚光灯拆成了无数小灯泡,悄悄安在需要的地方。
而朱迅的抖音更新频率是日更,从新疆棉田到海南渔村,网友跟着她云体验了56个民族婚俗,有人留言:“姐,你干脆出本旅行攻略吧!
”她回:“在写了,出版社催三遍了。

说到底,她们把“主持人”这个职业活成了动词。
董卿用退半步的姿势,把文化种进了土壤;朱迅用进一步的态度,把生活过成了舞台。
一个像老白茶,越存越醇;一个像鲜榨橙汁,永远带沫。
所以啊,别急着给人生找标准答案。
有人30岁想退休,有人50岁才起跑。
就像董卿在《朗读者》最后一期说的:“告别是必修课,但怎么告别,是选修。
”而朱迅在跑步机上边喘边笑:“只要还能跑,终点就永远在刷新。

她们一个把岁月活成了诗,一个把日子蹦成了迪。
你选哪杯?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