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明星开公司捧新人,到底靠的是资源,还是脑子?
一边是娱乐圈呼风唤雨的“黄教主”,手握大把资源,却愣是捧不红一个艺人;另一边是大众眼中的“暖心亮哥”,做起老板来却雷厉风行,旗下艺人一个接一个爆火。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明星老板背后的经营哲学!
黄晓明:霸总人设,为何成了“捧人黑洞”?
黄晓明,妥妥的娱乐圈“霸总”代言人。从《大汉天子》一鸣惊人,到《新上海滩》再登事业高峰,再到商业版图不断扩大,他简直就是现实版“霸道总裁”。
但就是这样一位资源逆天的大佬,却在经营经纪公司上栽了大跟头——旗下16位艺人,几乎全军覆没,查无此人!
来看看他手里的牌,其实并不差:
许绍洋,当年的偶像剧男神,《薰衣草》里的“梦中情人”。多少人曾为他流过眼泪?结果签约后,只能靠上综艺卖“回忆杀”,《披荆斩棘》里没蹦跶几下就被淘汰,翻红梦碎了一地。
克拉拉,被誉为“亚洲第一美胸”,颜值身材顶级。回国后搭档的都是古天乐、张家辉这个级别的大咖。可惜啊,观众只记住了她的脸,没人说得出一部她的代表作。“花瓶”标签,贴得死死的。
孙岩,《狂飙》里的“唐小虎”。这个角色让他终于被看见,可你仔细看:这是他摸爬滚打13年的结果,跟黄晓明公司关系真不大。《狂飙》之后,又没了声响。
还有王天野、柳明明……要么是剧红人不红,要么是直接“查无此人”。微博几年不更新,娱乐圈仿佛从来没这号人。
问题到底出在哪?
是黄晓明不尽力吗?未必。但圈内流传一种说法:“放养式管理”——老板自己忙事业、顾家庭,根本没时间精细规划艺人的发展路径。资源是给了,但给得漫无目的,就像撒胡椒面,哪儿都撒点,哪儿都不够味。
贾乃亮:暖心大哥,竟是“爆款制造机”?
再看贾乃亮,很多人还停留在“李小璐前夫”、“甜馨爸爸”的印象里,或是直播间里喊着“OMG”的带货一哥。
但你绝对想不到,他悄悄把老板这个身份,玩出了新高度!
他成立的乐童影视,就像个“爆款工厂”,签一个火一个,捧谁谁红。凭什么?
秘诀就两个字:专业。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拉上了金牌经纪人郭红波一起干。这就不是玩票了,是正经在公司化运作。
来看他的“业绩报表”:
乔欣,从《欢乐颂》里的“关关”走出来,现在戏约、综艺不断。公司给她的定位清晰:低调努力又有梗的“富家千金”,真实人设圈粉无数。
周翊然,00后小生,凭借《当我飞奔向你》里的“张陆让”直接晋级新一代校园男神。公司看准了他身上的少年感,专攻现偶赛道,一击即中!
邢昭林,虽然总被吐槽是“古偶丑男”,但《双世宠妃》系列一部接一部拍,播放量节节高。说明什么?市场买账啊!公司就让他深耕古偶,稳稳赚钱。
还有“童年回忆”刘美含,《巴啦啦小魔仙》里的“严莉莉”,现在在《卿卿日常》里照样出彩。公司不追求量,而追求精准曝光,让她一直保持观众缘。
贾乃亮的公司强在哪?
第一,眼光毒: 知道每个艺人最适合吃什么饭。
第二,肯投入: 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持续给资源、做推广。
第三,懂市场: 影视、直播双线发展,紧跟潮流,甚至创造潮流。
反思:当老板,资源不是万能药
对比如此惨烈,说明什么问题?
黄晓明的失败,证明了一个道理:个人的资源,不等于公司的能力。 你再厉害,不会管理、不懂运营,照样把一手好牌打烂。
贾乃亮的成功,则印证了:即使个人名气不是顶流,但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商业模式而不是人情模式去经营,就能成功。
娱乐圈造星,早就不是靠“带一带”的江湖义气时代了。它是一个需要精准定位、持续运营、市场反馈的现代生意。
黄晓明或许该好好想想:是他旗下的艺人真的不行,还是他的“霸总”式管理,根本不适合这个需要精细化耕耘的时代?
最后,抛给大家一个问题:
你觉得明星开公司捧新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老板的名气?资源?还是专业的团队和运营策略?
评论区等你爆料!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