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为何美国黑奴还不如2000年前古罗马奴隶?从职业到性尊严全被压榨

聪明的溪水Fs8 · 昨天 13:41
奴隶,当人们说起这个词时,心里难免有些忌惮。这么说吧,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都很野蛮”“早就早就没人管了”,可现实比这些反应要复杂太多。看看罗马帝国吧,一个辉煌得让人眼花的超级文明,却用奴役支起整片世界;再翻翻美国南部,棉花田里乌黑的人影与铁锁,苦得让人窒息——两个时代,两套制度,表面都叫“奴隶制”,可骨子里天差地别!
1.jpeg

在古罗马,身份可流动,主人和奴隶差得有时没那么远。谁说不是?当时的奴隶什么样的都有,肤色五花八门——一个阿拉伯人当着主人可能买来一个一身金发的高大“蛮子”做仆役,用现在的话讲简直离谱。人们也根本不在乎血统出身,社会地位才是硬道理。罗马人管自己市民和奴隶那一套,标准严苛,但没把颜色当个事。
可到了美国南部,事情彻底不同。那儿的奴隶,几乎整个黑皮肤族群被贴上了不能动的标签,不管你之前是谁,只要你是黑人,想出头?天方夜谭。所谓“黑人即货物”,成了无法挣脱的大山。无限循环式的死结,没有例外。你长得再壮、头脑再精明,没有用!一出生,身份已经刻死在身上,那些被奴役者只能一辈子为别人流汗,命运像锁链一样扎在骨肉里。
2.jpeg

说到底,罗马这边给奴隶安排的“职位”五花八门。很多人一听“奴隶”俩字,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大概率只有井里汲水、农地放牛。其实呢,那时医生、会计、演员,随随便便就能跳出一个奴隶。战俘、破产的自由民,甚至被遗弃的婴儿都能变成奴隶,完全看不到美国南方那种种植园单一劳动场景。
美国南部的奴隶就没得挑,只能是田间地头干活。千篇一律,难得有例外。几乎没有人相信一个黑人能“混”成管理层,那又不是小说里的故事。有个别的能做管家,算是极少数。那生活环境呢?别指望有浪漫场面,日日重复下去只剩钢铁般的枷锁和汗水。
3.jpeg

再看怎么“落入”奴隶身份。罗马那个劲儿劲,总有点“随缘”。一打仗,输了就成奴隶,生下来是奴隶也算常见。不然,欠债、穷得没法过了,将自己卖身也有不少。这种社会环境下,出身地完全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谁说奴隶身份是绝对的?”这句话在罗马圆形剧场下就会被一群人否认,身份切换的时候,机会也是真的存在。
美国倒很直接。要么你是非洲被掳来卖的货物,要么就干脆生在南方,父母只要是黑奴,你就跑不了这个命,有法律在后面。能选的空间几乎没有,比罗马冷酷太多。美国南部整个社会,就是靠把黑奴一棒子打死的体系维持。
4.jpeg

有个看点放在奴隶“自由”后的下场上。罗马讲究一个“释放”仪式。主人家都乐意让奴隶在额外时间里受点累赚点小钱。存一笔,到约定日子买下自由。主人拿到报酬还能换更年轻的劳动力,生意循环着。被解放的奴隶,有的还真爬上了高位,例如那位克劳狄乌斯皇帝,身边都是这路背景的人。
美国南部则紧得多。奴隶主怕放走一个“带头闹事”,就会全盘崩坏。越到近现代,工业社会鼓噪着进步,奴隶制看着就像腐肉。真正被释放的黑人奴隶,除非跑路北方,不然留下多数还是受穷吃苦,小生意也翻不起大浪花,社会阶梯几乎封死。
说“钱”的事就有趣了。美国奴隶制后期,真谈经济回报,说白了有些主儿和奴隶贩子靠奴隶挣钱,不亚于买证券。1860年全美奴隶人口已超400万(美国国会图书馆数据),奴隶交易额年年增长,旧金山华尔街都没这快!投资、贷款、抵押,搞得跟今天的资产证券化一样。南北战争爆发前,奴隶产业年投资回报率堪比铁路,据普林斯顿大学2017年研究,甚至高达13%。这玩法,罗马人可学不来,他们就是一锤子买卖,没这种“专业性”。
在性剥削这块,两边都称得上肮脏。罗马不避讳,很多性事都“合法”,打破了现代认知的道德底线。著名“沃伦杯”上那些场面,几千年后还有考古学家脸红。至于主人和奴隶间的关系?众所周知,公开的秘密而已。
可那时美国南部,情况反而被刻意藏起来。奴隶主拆散家庭,自以为遮掩得天衣无缝。奴隶市场如流水线上的生意,女性更容易遭罪。小孩女人常被分开卖走,父母活活丧失骨肉,没人会管。性虐待、强奸、主人滥权都成了规则外的“灰色地带”。当然,大多数白人主流社会视而不见,偶然流言传出,“家丑不可外扬”的那点脸面成了借口。说实话,奴隶主有时候比罗马更残酷,却还自诩基督教世界。
不过仔细想又不对。在罗马社会,被释放的奴隶能当上贵族吗?好像又未必,总归有一道看不见的坎,真正跻身精英的不多。虽然罗马人嘴上常说身份流动,可实际那么顺利?偶有例外,终究大部分还得接受二等地位,无论多聪明多能干。
美国情况,黑人哪怕当了自由民,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表面说人人生而自由,实际连投票资格都是奢侈。所谓“天赋人权”更像个幌子。林肯是解放者没错,可大多数南方黑人“获得自由”的那一刻,反而变得更茫然。法律文字之外,种族隔离、暴力恐吓,照样捆住人的手脚,这就不是简单的身份更换能解释的。
其实更奇怪的地方在于,罗马奴仆之间有强烈的社群互助,大家都熬着盼获得自由那一天。美国南部的黑人奴隶也会组织秘密聚会、教会,靠宗教和亲族联系相互支撑。可是,这两种“自下而上”的社群精神,明明很像,却因历史差异,结出了完全不同的果实。一个孕育出部分新贵族,另一个直到民权运动才爆发出力量。
细节还不止这些,有学者说,罗马城邦体制下,奴隶能直接参与生意、买卖土地,甚至与主人合伙开公司。美国的黑奴则像活资产,被银行当成“抵押物”,很多家庭财富全靠“黑皮肤”才能贷款周转。看似都有金融逻辑,实则一个是权利流转,一个是彻底物化。罗马奴隶有时能掌管大笔财产,美国黑奴永远只是别人的赎买码,仅此而已。
不过说到制度崩溃,也各有脆弱。罗马奴隶制不是被道德冲垮,是经济模式变了,加上蛮族入侵,奴役关系自己塌了。美国则是兼有道德与机器革命的夹击,一战南北,制度直接被打碎。可那些“奴隶”残余还隐在各个角落,表面废除了,精神和社会隔阂其实暴露得更赤裸。这一点罗马和美国惊人地相似,制度倒了,惯性却赖着不肯走。
有时候想想,是不是其实“奴役”换了面孔活在人群之间?哪怕现代社会法律鲜明,财富和身份的鸿沟未必比罗马浅,比美国深。只是换了名头,换了条款。不少人依然在系统里拼死挣扎,能否跳出“被奴役”的轮回,谁也没法说准。
这些事,就算过了两千年、三百年,讨厌的是我们还在说“区别”。有时讲多了,难说清谁比谁更糟。有人会说罗马更“开明”,也有人觉得美国南部才是极致恶劣。历史里掰扯不清,现实里很多答案也模糊着。其实,偶尔“逻辑不通”或者说不清楚也好,毕竟这个世界,真没那么尊严和整齐。
全篇只有这一点可以肯定,两套奴隶制度彼此贴近又相差百倍。身份、财富、权力和皮肤,都翻来覆去地影响着命运。讲来讲去,也就是那么回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