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周杰聊起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他说啊,咱天天吃的盐,其实压根儿就没有“保质期”这一说!为啥呢?他的道理是:盐这东西在地球上都存在几十亿年了,老古董了,咋会坏呢?他觉着,现在盐包装上印的那个保质期,纯粹是国家规定,凡是卖的东西都得标个日子,是“规矩”要求这么写的,不是盐本身会坏。
演员周杰
周杰还说了,盐只要保管得好,干干净净的,别掺进去脏东西、油星子啥的,它就永远不会变质,能一直吃下去。他挺感慨,觉得现在好多人不知道盐不会坏这个理儿,是大家伙儿对这事儿“没整明白”,认知上有点偏差。
他这话一出来,网上可热闹了。有的网友听了直摇头,说:“怪不得周杰现在在圈里不太吃香了,他老爱说这种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细琢磨又不是那么回事儿的话,总在‘偷换概念’。”还有的网友话里带着点调侃,说:“哎,男人啊,到了一定岁数,就容易好为人师,爱讲大道理。他自己可能觉得是在跟大家‘分享心得’,其实呢?真正招人稀罕的人,都是少说漂亮话,多干实在事儿,要么就是用自己演的好戏、干的好工作来表达想法。”
那这事儿到底咋看呢?盐巴到底有没有保质期?
我呀,觉得这事儿得分两头看,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全盘照收。
周杰观点
首先,周杰说的“盐本身化学性质极其稳定、不容易腐败变质”,这话在理儿! 纯的食盐(氯化钠),只要保存得当,别让它受潮结块变成大疙瘩,别让脏东西、虫子爬进去,别跟油啊、其他有味道的东西混一块儿串了味,它确实能放很久很久,理论上是“放不坏”的。老祖宗用盐腌咸菜、腌腊肉来保存食物,不就是利用盐这个“防腐”的本事吗?说它在地球上存在亿万年,也没错。
但是呢,他后面的话就有点“想当然”了,网友的批评也不是没道理。
- 现在的盐,不是“纯盐”那么简单! 咱们超市买的大多数盐,尤其是加碘盐,里面是加了碘酸钾或者其他东西的。这个碘啊,它可娇气!时间长了,特别是遇到高温、潮湿、光照,或者包装不严实,碘会慢慢跑掉(分解或挥发)!国家规定加碘盐保质期,主要就是为了保证大家在这段时间里吃进去的碘是够量的、有效的。过了期,盐本身可能没坏,但里面的碘含量可能就不达标了,对需要补碘的地方来说,这盐的营养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食用盐
- “放不坏”不等于“状态不变”。 盐容易吸潮,放久了,尤其南方潮湿天或者厨房灶台边,它可能吸饱了水汽,结成硬邦邦的大块,用起来特别不方便,勺子都舀不动!这虽然不算“坏”,但影响使用体验啊。而且,如果保存不好,真进了杂质、串了味,那味道和卫生可就没保证了。
- “国家规定”不是没事找事。 要求所有预包装食品(包括盐)标注保质期,是为了规范管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食品安全。这规定本身是科学和负责任的体现,不能简单说成是“多余”或者导致大家“认知有问题”。相反,它提醒大家关注储存条件和可能的成分变化(比如碘的流失)。
所以,我的看法是:
- 纯盐本身极其稳定,不易腐败,理论上在理想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 这点周杰没说错。
- 但我们现在买的食用盐(特别是加碘盐),有保质期是非常必要且合理的! 主要是为了保证添加成分(如碘)的有效性和良好的物理状态(不易结块),以及避免储存不当带来的污染风险。网友说他“偷换概念”(把纯盐的稳定性和现代加碘盐的实际情况混为一谈)、“似是而非”,这个批评点抓得准。
- 关于“认知问题”和“说教”: 大家不知道盐(特指现代加碘盐)有保质期背后的科学原因很正常,这不是“认知低下”,而是信息不对称。把复杂的食品安全标准简单归结为大家“不明白”,确实有点居高临下的“说教”感了。踏实科普比单纯批评大家“不懂”更有意义。
总结一下给咱老百姓的实用建议:
- 家里盐罐子,看日期! 买盐、用盐时,还是看看包装上的保质期,特别是加碘盐,尽量在保质期内吃完,保证补碘效果。
- 保存有讲究! 盐罐子别放灶台边(热气、水汽大),最好用密封性好的罐子装,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吸潮结块和污染。
- 过期盐别慌扔! 如果只是过了保质期一点点,盐看着干爽、没结大硬块、没异味异物,用来腌咸菜、做清洁啥的完全没问题!但如果结块严重、有异味或者明显受潮污染了,那还是别吃了,安全第一。
食盐
说到底,生活里的学问大着呢!演员说的话,咱听听当个话题聊聊挺好,但具体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得相信科学,讲究点实际!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觉得有用,别忘了点个赞、留个言、收藏转发给老姐妹老哥们看看,咱一起把日子过得明明白白、健健康康!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