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苏超火了,从南通到上海普陀组团挂职的他们坐不住了

上观新闻 · 4 小时前
1.jpeg
2.png
采访没多久,从江苏南通来上海普陀挂职的90后青年周辰城便兴冲冲地给记者拿出一组数据——
8月31日(苏超第10轮南通主场比赛当天),南通共接待游客78.1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4.3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1%、41.5%,相较于上周日分别增长35.9%、32.4%。
其中,上海方向游客12.3万人次占比15.7%,同比增长17.1%,环比增长12.2%。
“苏超火了,着实带火了南通文旅市场!”周辰城说,“这么大的市场潜力,作为南通来上海挂职的干部,我肯定要做点什么。”
周辰城是南通市通州区投资服务中心三处副主任,目前在桃浦智创城挂职。今年7月,他和另外9名来自南通市各级单位的干部,深度融入普陀区各级政府部门、区属企业开展沉浸式挂职锻炼。
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城市和城市之间,政策、资源、地理位置、人力技术等各方面存在着天然差异,这也成为跨区域协作的现实痛点、堵点。
两个月来,这支10人的团队正在做出自己的探索。他们既担当江苏南通需求的“前哨站”,又充当上海资源的“联络员”,在两地间搭建更高效畅通的协同网络:从战略谋划到项目落地,再到企业资源精准对接,努力成长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的“六边形战士”。
找到了“组织”
这支挂职团队的“元老”,是南通市通州区科技局副局长张晓伟。
近两年,他作为南通市科技创新的“孵化”大使常年驻扎在上海,但这两个月,他的工作迎来突破性进展。
“到普陀区沿沪宁协同创新办公室(后简称沿沪宁办)挂职两个月的收获,真比得上我一个人在上海单打独斗驻扎的两年。”张晓伟坦言。
究其原因,他认为,得益于普陀区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为干部跨区域交流合作,激活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动能。
这两个月来,他的办公桌紧挨着沿沪宁办负责人陆海的办公桌。
“到这来仿佛找到了在上海的组织,也感受到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张晓伟介绍,陆主任不仅会规模化推项目,还会精准对接普陀的相关园区资源,手把手带教产业转化。
比如,南通几位挂职干部在和陆主任一次走访普陀区创新里科创孵化器的过程中,了解到上海智康加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后,成功帮助企业对接南通医保局及相关产业园区。
另一位沿沪宁办挂职干部、南通科技局规划与协调处副处长缪志军介绍:“我们发现,智康加是一家专注智慧康复的创新企业,尤其是上肢康复的游戏化居家训练模式和南通的一项长护险服务有很高的应用匹配度。”
在精准了解供需双方资源后,不到一个月,智康加已成功对接了南通长护险服务方,下一步双方将围绕智慧养老方案展开应用场景拓展和业务合作。
“企业获得关键订单,解决了‘市场渴’,南通市也在智慧养老上实现产业升级。”缪志军感慨,以前两地资源比较分散,现在平台的基础上,干部挂职深入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毛细血管”,助力供需更快“牵手”,企业找到市场,城市也获得产业支撑,这就是双向赋能。
3.jpeg
张晓伟(左)、缪志军在普陀区沿沪宁协同创新办公室工作中。
好比“打直球”
南通市挂职干部们发现,相比以往仅停留在政策层面的区域对接,这次挂职以普陀为圆心,区域协作的延伸真正触达了科研一线、产业一线。
缪志军回忆,过去,一些项目往往因为信息壁垒被搁置,或者因为对接链条过长而错失最佳时机。现在南通来的同事们分别扎进普陀的街道、园区,甚至是直接接触到了普陀区从事新赛道科技创新的相关企业。
他感到:“这相当于让我们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间‘打直球’——第一时间捕捉需求、传递信息、撮合资源,让跨区域协作变得更加顺畅高效。”
周辰城的挂职经历,就是一次“打直球”的高效转化。
据周辰城介绍,伴随着苏超火爆之后带动的南通文旅热,离南通苏超赛场仅20分钟车程的通州区洲际梦幻岛景区也迎来了大客流。
景区正在谋划文旅升级,想把原有的烟花秀换成更环保、更具科技感的无人机灯光秀,但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表演团队。
“挂职在桃浦智创城,我了解到这里的高巨智创公司就是一家专注无人机表演技术的企业。我们第一时间就将供需双方的信息进行了对接。”周辰城介绍,不到一个月,双方已经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上海节奏快、信息多、视野广、效率高,是南通市挂职干部们的普遍感受。周辰城告诉记者,仅两个月,自己参与对接的企业已经超过50家,有很多企业是直接找上门来的,足见上海的吸引力。
4.jpeg
南通挂职干部在普陀区信泰中心参观
建起“科创飞地”
如果周辰城的故事讲述了“项目落地的加速度”,蔡霞的经历则更像是一场“从熟人社会走向开放平台”的转变。
蔡霞是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的一名军转干部。过去,她只能依靠战友、同学、老乡“拉关系”获取信息和资源,渠道窄、效率低。
来到普陀后,她深感以普陀为圆心的半径拓展力。“到了普陀区,找到了沿沪宁办,现在有了明确方向,再也不用像大海捞针般到处碰信息了。”
蔡霞透露,两个月时间,已经成功对接上了普陀区相关园区,为平潮镇企业寻找到了上海的合作伙伴。
点上的单个项目成功加速对接后,面上的战略合作能否进一步加快跨区域协同?
陆海介绍,位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桥头堡区位(G2、G42高速入沪口)的信泰中心,正在打造沿沪宁协同创新服务中心,整合研发、孵化、展示、会议、办公等功能,南通也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孵化器,以“科创飞地”形式在普陀做好连接上海源头研发和南通制造转化的桥梁。
“科创飞地”的深度协同模式已初显成效。
位于苏锡通园区的南通未来岛硬科技产业园由上海未来岛园区运营管理,却深深扎根南通产业土壤,实现了“上海研发+南通产业化”。目前,园区已吸引22家科技企业入驻,培育出国家级“小巨人”和多项市级创新项目,初步形成智能装备、机器人等硬科技产业集群。
5.jpeg
今后,以“科创飞地”为代表的深度协同模式,正从单个项目对接升维至体系共建,推动沿沪宁协同创新从“物理聚合”迈向“化学融合”。
现在普陀区沿沪宁办公室挂职的干部,不仅有来自江苏的,还有来自安徽合肥和河北邯郸“京津冀”办公室的干部。
这些挂职干部所带来的毛细血管级协同网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也为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径。
原标题:《苏超火了,从南通到上海普陀组团挂职的他们坐不住了》
来源:作者: 周楠 丁婉星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