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坦白和释永信关系4天,李湘再曝大瓜,牵扯的还是让她怀二胎的人

猫巷少女韵诗 · 昨天 23:26
有钱人离婚,往往像拆公司而不是拆家。李湘和王岳伦办完手续后的第一件事,就不是发声明,而是在工商系统里调股权。外界八卦他们“情淡如水”,可数据告诉我们:他们仍绑定在同一张资产地图里,只是坐的位置变了。
1.jpeg

从股比上看,李湘拿走大头,王岳伦只保留能签字的那点份额。这样的分配并非覆水难收,而是把他变成“观看席”的监票员——他看着资金流动,自己几乎不插手决策,却保有随时分红的权利。对李湘而言,多一个署名的人能减少外部审计质疑;对王岳伦而言,这意味着持续现金流,足够他拍艺术片或维持社交圈。
别忘了真正的核心受益人:王诗龄。去年,她名下的两家壳公司悄然落地,配套的中英双语商标也完成初审。年纪轻轻就坐拥完整IP,这种“未成年家族信托”模式在国内仍属少见,但在好莱坞早已是标配。李湘显然在模仿迪士尼童星的财务打法——把收入先塞进公司,再让孩子以后向自己的公司“签约”。
湖南和北京的双城布局更像一套税务与资源的组合拳。长沙对影视企业有不封顶的现金补贴,北京则提供版权交易的流量洼地。两地来回切换,等于用地方财政帮他们承担了部分离婚成本。很多人只看到一方拿走 99%,却没注意到这 99% 里有多少是“政府折扣”。
2.jpeg

流量谣言同样被精算。那张伪造的“李湘会见释永信”照片满网飞,李湘团队迅速出律师函,看似灭火,实则借势测温:如果曝光度能带来新增粉丝,后续直播带货就加大投放;热度不够,再配合一次辟谣即可收尾。在她眼里,法律函是数据监测器,而非情绪宣泄。
王岳伦的处境像“被动基金”。他作品口碑平平,却因“李湘前夫”身份仍是资本里的信用背书。投资方不在乎他是否拍得出爆款,只在乎执照上是否有他名字——这意味着李湘愿意为项目兜底。于是他保持低产,却从未失业。
明星婚姻常被说成“资本联姻”,但更准确的描述是“可撤可换的有限合伙”。感情走到头,合伙关系只需改章程就能继续。对吃瓜群众来说,章程晦涩难懂;对当事人来说,却比婚姻法清晰可靠——股比写几分就能拿几分,没有“感情破裂”的模糊空间。
3.jpeg

对王诗龄未来的道路,他们也早做剧本。艺术特长班、全英文夏校、偶尔曝光的画展作品,都是把她塑造成“文化资本持有者”。等到18 岁,她可能以股东身份和自己“签艺人合约”,首场真人秀就有母公司注资,广告费直接汇到自己的控股公司里。届时公众才会恍然:原来现在的一纸股权,就是那时的启动资金。
如果有朝一日你又在热搜上看到“李湘王岳伦复合”,别急着磕糖,先打开企业信息公示系统。那里更新得比娱乐新闻还快,也更加诚实。爱情可以折旧,股份会累积复利;情绪越喧嚣,数字越冷静——这才是娱乐业真正的续集写法。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