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主席形象后继有人,于和伟已接班唐国强,和古月比你更喜欢哪一个
01
说句心里话,昨天看到《伟大的长征》官宣于和伟演毛泽东,“阿条”第一反应是: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但别说,最早听到这个消息,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不是“拍手叫好”,而是——“他能行吗?”“咋又换人?”“唐国强不是还在吗?”
要说主席形象,前有古月,后有唐国强,真的早就刻在咱们几代人DNA里。
新一代演员里,还有谁能扛得起这块金字招牌?
02
说于和伟不像毛泽东的人,网上真不少。
有人说他演刘备、曹操都太深入人心了,这下演主席,观众一开弹幕:“这不是刘备嘛?”
但你要真去横店片场看一眼,或者看看昨天流出来的定妆照,直接一句话——气质完全不输!
现场有道具师感慨:“这额头线条,像是从老照片里拓下来的!”
有工作人员爆料,于和伟为了角色,瘦身十几斤不说,半年时间全泡在史料和剧组里,连说话都开始带湖南口音。
有知情人说,他每天一到片场,先不是背台词,而是反复踱步、揣摩领袖那种“山河破碎时的沉痛”。
这种细节,谁演谁知道。
03
咱们也别光夸于和伟。
唐国强当年演毛主席的时候,前期压力更大。
网友直接开嘲:“浓眉大眼的奶油小生,扮伟人?”
结果呢?
几十年过去,唐国强成了“毛主席专业户”,甚至网友一看到他出现在综艺节目都不适应,“你不是该在历史剧里定格吗?”
老一辈演员,吃的苦、遭的冷嘲热讽,那可不是现在能想象的。
但真把角色演活了,观众会自动忽略你本来的样子。
唐国强的毛主席,沉稳、大气,开口台词带点塑料普通话,偏偏就成了时代记忆。
04
再聊聊古月。
有人说,“古月一出场,伟人女儿都喊爹”。
这还真不是段子。
古月偏执到剃光头、改生活习惯,整天研究毛主席的走路、说话、微笑。
但人生却留下遗憾。
巅峰期突然离世,成了“没有人敢替”的传说。
那种“神形兼备”,现在已经成了不可复制的经典了。
有网友说,看古月就是在看历史本人。
他是记忆的锚点,后来的人都绕不开。
05
说回于和伟。
这两天网上争议不少。
有人支持:“新鲜感来了,总不能一直吃老本。”
有人质疑:“你能演出毛主席的灵魂吗?”
但我想说,历史人物从来不是一个样子。
古月复刻、唐国强打磨气质、于和伟死磕细节、侯京健甚至演出了“少年主席”的热血。
观众的口味也在变。
老一辈说“形神要兼备”,Z世代认“情感能共振就行”。
你说谁对?
唐国强自己说过:“谁对谁错,让时间当裁判。”
06
从剧组选角到演员还原,这事其实最委屈的还是演员自己。
观众骂你,是因为还在乎你。
哪天没人喷你了,你才真凉了。
于和伟这次能不能把质疑变成掌声?
其实,看看他演陈独秀、演刘备,观众一开始也不买账,结果一播就封神。
演历史人物,拼的不是长得像不像,而是能不能演出信念感。
07
有意思的是,《伟大的长征》这回主创团队,是《觉醒年代》原班人马。
导演张永新,编剧陈晋,演员全是实力派。
据说拍摄前团队重走长征路,九省两万公里,采风、体验、揣摩,光做准备就三年。
你说这阵仗,能不让人期待吗?
于和伟在现场说:“我不是在模仿,而是在体验。”
他演的是那个在湘江战役后,被排挤、被误解、陷入困境却依然坚持信仰的毛泽东。
这份真实和挣扎,才是观众最想看的。
08
有人说,“于和伟成不了唐国强,唐国强也成不了古月。”
其实,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伟人形象。
你喜欢哪一个,和你成长的年代、看的剧、经历的故事,都有关。
有网友聊得特别好:“重要的不是谁更像,而是谁让你更想成为更好的人。”
这话说得太到位了!
09
这么多年,主席形象在影视剧里一代代传承。
古月是传奇,唐国强是时代,于和伟来了,是新潮流的开始。
演员们用自己的方式,把一段历史、一种理想、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给了我们。
他们和角色互相成就,也在和观众一起成长。
10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代毛主席?是古月的神形兼备,唐国强的沉稳大气,还是于和伟的深度还原?
你期待《伟大的长征》吗?
评论区聊聊,你心目中的“伟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您怎么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