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同样演警察,将段奕宏,秦昊,张译,于和伟放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看能否九年 · 2025-9-5 19:00:13
最近《扫毒风暴》里段奕宏被骂油腻,这事儿太典型了。
现在观众早就不吃"伟光正"那套了,看个警察角色恨不得拿显微镜挑刺。但问题真出在演员吗?看看同批被拿来对比的秦昊、张译、于和伟,背后全是国产剧的类型化陷阱。

段奕宏这次挨骂挺冤的。缉毒警林强峰的人设本来就是个PTSD患者,非要演成传统正气脸才叫离谱。当年他在《烈日灼心》里追凶时擦汗的手抖细节封神,现在演个精神恍惚的卧底反而被说浮夸。其实这事儿跟《狂飙》里张颂文爆红一个道理——观众早就对完美人设免疫了,带点毛边的角色才真实。但制作方又不敢彻底突破,最后弄出个既要又要的拧巴角色,演员可不就得在分寸感上走钢丝?

秦昊在《隐秘的角落》后突然成了反派专业户,其实他演警察更带劲。《三大队》里那种中年警察的疲态和轴劲,换个流量小生根本扛不住。有意思的是,观众现在特爱看这种"不像警察的警察",就像当年王志文在《黑冰》里穿警服都像大学教授,反而成了记忆点。现在的困境是制作方总想复制成功案例,结果把特色演员都往固定模板里摁。

张译的问题最值得行业警惕。八年九个警察角色,再好的演技也架不住这么消费。《狂飙》里安欣头发白了的镜头确实催泪,但跟《重生之门》里的罗坚有什么区别?当年王砚辉在《烈日灼心》里就三分钟审讯戏,现在全网都在求他演完整版警察,这说明观众要的不是数量是质量。现在的影视圈就跟开连锁店似的,逮着个成功案例就往死里复制,把演员灵气都榨干了。

说于和伟在《我是刑警》里打破天花板,不如说这行对"叔圈"演员更宽容。能让五十多岁的演员演刑警队长,但换个年轻演员试试?这种双重标准背后是行业选角的偷懒思维。看看隔壁韩国,《信号》里赵震雄演老刑警照样有少年时期戏份,咱们就非得让演员从二十岁演到退休。不是观众接受不了年龄差,是制作方懒得在剧本合理性上下功夫。

现在打开电视全是警察专业户,不知道的还以为娱乐圈在搞警务培训。早些年《重案六组》能出季洁这样的经典角色,关键是把警察当人写。现在动不动就搞什么"天才刑警""疯批警花"的人设,看着热闹实则悬浮。要说突破,看看《开端》里刘奕君演的副局长,没有大段独白,几个眼神就把警察的敏锐和疲惫演活了。好角色不在戏份多少,而在能不能让观众信服。

真正该慌的不是演员,是背后那套工业化生产模式。同一批编剧在不同剧组里复制粘贴人设,选角导演照着前作的成功案例逮着演员薅。结果就是段奕宏演个深度创伤的警察被骂油腻,张译老老实实按套路演又被嫌单调。这事儿就跟网红店疯狂开分店最后口碑崩盘一个道理,行业再这么透支演员特质,迟早把观众最后那点期待值都磨没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