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官宣于和伟演毛泽东,评论区直接撕成两派。
有人翻出他演曹操的片段说绝对稳,有人把唐国强年轻时的剧照做成九宫格对比图。
在横店刚开机的《伟大的长征》还没拍完,选角争议倒先给剧集刷出五条热搜。
特型演员的时代确实过去了。
古月之后,唐国强顶着压力用演技打破外形限制,现在连张嘉益都能演陈毅。
这次《觉醒年代》班底明显要玩更大,找于和伟挑战毛泽东不单是选角突破,更像在试探观众对历史人物的接受边界。
当年唐国强刚演毛泽东时被骂惨了,现在反而被奉为经典,这说明观众对"形似"的执念正在松动。
看过于和伟在《军师联盟》里演曹操就知道,这哥们擅长处理复杂性格。端着酒杯横槊赋诗的戏,眼神里七分豪气混着三分阴鸷,把枭雄的多面性演绝了。但演领袖人物不是单纯飙演技,得收着来。就像《大决战》里唐国强演重庆谈判,蒋介石故意安排小凳子想压人气势,毛主席坐下时那个从容的笑比发火更有力度。这次曝光的红军造型,于和伟的抬头纹确实显眼,可要是能还原出长征路上毛泽东边打仗边写诗的文人气质,或许真能打开新维度。
导演张永新确实会搞事情。《觉醒年代》让李大钊边吃涮羊肉边聊主义,这次长征剧据说要拍毛泽东给战士念《红楼梦》的情节。比起以往长征剧的苦难叙事,这种生活化处理反而更符合历史真实——当年红军大学上课时,毛泽东真用《红楼梦》讲过阶级斗争。现在的观众早看腻了样板戏式的主旋律,需要的是这种带烟火气的伟人形象。
演员阵容里最绝的是王劲松。他之前在《大决战》里演的蒋介石,连台湾网友都说是历代最像。这次和于和伟搭戏,估计能擦出不少火花。西安事变那段历史,要是能拍出毛泽东给张学良发电报时的战略智慧,蒋介石被扣押时的心理变化,可比单纯喊口号带劲多了。
现在最大的悬念不是于和伟能不能超越前辈,而是观众能不能接受更个性化的主席形象。就像陈道明演康熙,把史书里冰冷的庙号变成活生生的人。与其纠结下巴角度像不像,不如看看这次能不能拍出长征路上真实的决策困境,比如湘江战役后的路线之争,会理会议时的领导危机。要是于和伟能演出这种历史转折点的复杂状态,可能比形似更重要。
剧组要是真敢拍遵义会议前毛泽东被边缘化的细节,那才叫突破。以往作品都避谈这段,其实当时毛泽东自己都说"靠边站"的日子反而有时间读《三国》。这种历史纵深要是拍出来,再配上于和伟那种亦文亦武的气质,或许能打开主旋律新玩法。毕竟现在的观众,早就不满足看伟人站在山顶挥手的套路镜头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